69歲
  莫迪亞諾
  莫迪亞諾於1945年7月30日出生於巴黎西南郊的一個富商家庭。父親是猶太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走私活動,戰後在金融界工作,其母為比利時籍演員,他有個哥哥呂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10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65年他從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畢業,後入巴黎索邦大學學習,一年後輟學,專事文學創作。
  帕特裡克·莫迪亞諾已發表了近20部小說,而且從第一部小說《星形廣場》(1968年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開始,連續獲得了包括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在內的多種文學獎,他和路易·馬爾合作的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1975年)搬上銀幕後甚至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從而在當代法國文壇上為莫迪亞諾奠定了當之無愧的一流作家地位。
  諾獎評語
  諾獎獲得者帕特裡克·莫迪亞諾作品的三個關鍵詞是:記憶、身份、歷史。他的書大都與記憶有關,讀者可以穿過時間與自己相遇。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只有30-50頁左右,語言也非常好懂,可以下午讀一本,晚上再讀一本。推薦該作者的一部作品是《暗店街》。
  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9日13時(北京時間10月9日19時),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佈,將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著名作家帕特裡克·莫迪亞諾,以表彰“他用記憶的藝術,喚醒了對最難以捕捉的人類命運,揭露了對人類生活的占領。(頒獎詞)”對於中國讀者而言,帕特裡克·莫迪亞諾可能有些陌生。對於中國作家而言,帕特裡克·莫迪亞諾卻大名鼎鼎,因為王小波和王朔都是他的粉絲。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諾貝爾文學獎官方網站的直播視頻看到,負責宣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人,依舊是瑞典諾獎委員會終身評委皮特·英格倫。他在宣讀莫迪亞諾獲獎後,在現場接受採訪:“莫迪亞諾在法國非常知名,在其他地方卻不是。”隨後他稱他們還未聯繫到莫迪亞諾。晚些時候,法國加利馬爾出版社編輯安托萬·加利馬爾告訴法新社記者,出版社已經將好消息告知莫迪亞諾,“我打電話給莫迪亞諾,祝賀他。一向謙遜的他告訴我,這有點‘奇怪’,但他非常高興”。
  他被王小波、王朔模仿
  昨日,《世界文學》主編餘中先向記者談到莫迪亞諾在法國文壇的位置時,評價莫迪亞諾是法國當今仍活躍於文壇並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之一,而且他的作品很暢銷。談到莫迪亞諾對中國文壇的影響時,餘中先稱,中國的作家中王小波深受其影響。王小波在小說《萬壽寺》的開篇就寫道:“莫迪亞諾在《暗店街》里寫道:我的過去一片朦朧……”
  帕特裡克·莫迪亞諾的兩本書:《夜半撞車》和《暗店街》。雖然是翻譯小說,可是語言感覺異常熟稔。王小波小說里的語言簡直和這兩本書一模一樣,尤其是《青銅時代》里的《萬壽寺》。
  很多人說王小波師承卡爾維諾,其實無論從小說形式還是語言風格,莫迪亞諾才是王小波的靈感來源。不過王小波也不諱言莫迪亞諾對自己的影響,作為自己推崇的作家,這本書就放在窗臺上,是本小冊子,黑黃兩色的封面,紙很糙,清晨微紅色的陽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裡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誰的。我觀察了很久,覺得它像是件無主之物,把它拿到手裡來看;但心中惕惕,隨時準備把它還回去。過了很久也沒人來要,我就把它據為己有。
  除了王小波,王朔也曾說:“帕特裡克·莫迪亞諾的《暗店街》是一本對自己有影響的書,《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模仿《暗店街》。”
  他的作品正在緊急加印
  帕特裡克·莫迪亞諾有多部作品在中國出版,他的《緩刑》《地平線》分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14年和2012年出版。此外,上海九久讀書人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曾於2010年合作出版了莫迪亞諾的《青春咖啡館》一書。上海九久讀書人的董事長黃育海昨日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向法國出版社買下了莫迪亞諾8本書的版權。
  “7點莫迪亞諾獲獎,我們十分鐘內就開始通知下去要加印《青春咖啡館》5萬冊左右。”黃育海稱,莫迪亞諾被認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善於運用象徵手法,通過某一形象表現出深遠的含義。
  成都商報記者 陳謀
  主要作品簡介
  《星形廣場》
  《星形廣場》,1968年莫迪亞諾發表處女作,離奇荒誕的內容和新穎獨特的文筆,使他一躍而成為法國文壇一顆熠熠閃光的新星。他的文學才華受到評論界的矚目,該小說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星形廣場》通過一名猶太裔法國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領年代法國社會底層的生活和猶太人的困境。
  《暗店街》
  《暗店街》的敘述者是位患了遺忘症的私家偵探。為了找到自己的真實身份,瞭解自己前半生的經歷,他孜孜不倦地尋訪可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的蹤跡,他們出生或生活過的地點,甚至遠涉重洋,來到法屬波利尼西亞的一個小島尋找青年時代的友人……小說再現了這一黑暗時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某些側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小說作者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
  《環城大道》
  《環城大道》寫於1972年,這是一個較為奇特的故事:17歲時才第一次與父親見面的兒子,不久就被父親狠心地推下地鐵站台,險遭大難。但脫險的兒子竟不記此仇,反而千方百計尋找父親和接近父親,並同情他、親近他,與他共患難。尋覓一下這種奇特故事和奇特情感產生的原委,就是我們對這部中篇小說的審美與鑒賞過程。小說故事結構和敘述手法的獨特,使我們既感撲朔迷離,又覺清晰精巧。  (原標題:法國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冷得刺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caqcdohep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